最近半个月,亚洲三个重要国家同时传来大消息,日本首相被逼到墙角,菲律宾总统可能要下台,印度和巴基斯坦在边境又擦枪走火。 这些事看起来不相关,但凑在一起,能看出亚洲多地正经历着一场“政治+外交”的连锁震荡。
2025年7月28日,日本东京的自民党总部会议室里,气氛比窗外的梅雨季还压抑。 首相石破茂站在发言台前,对着台下的自民党议员们鞠躬:“这次参议院选举结果很不理想,让许多支持者失望了,我作为首相深感抱歉。 ”这是他最近1个月内第5次公开道歉。 但台下的议员们没怎么买账,自民党在这次选举中只拿到47个参议院席位,比上届少了23席,创1955年建党以来最差纪录。 更扎心的是,党内大佬、前首相麻生太郎在会后直接对记者说:“石破茂该为惨败负责,我们需要新的领导核心。 ”
日本总务省7月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6月日本实际工资同比下降3.2%,连续5个月负增长。 普通上班族小林在东京新宿区开居酒屋,他苦笑着说:“去年这时候,店里晚上10点还坐满客人,现在8点就只剩我一个人擦桌子。 首相说要刺激经济,可我们连加薪都等不到。 ”更让民众不满的是,石破茂之前和美国谈关税协议时,原本喊着“0关税”要价,最后却接受了美国对日本输美商品征收15%关税的条件,还得额外投资5500亿美元。 日本商工会议所的调查显示,70%的中小企业主认为这协议“会让成本暴增”,其中纺织、电子零件行业受损最严重。
支持率暴跌是压垮石破茂的最后一根稻草。 7月29日,日本共同社发布的民调显示,石破茂的支持率只有23%,比上个月又跌了5个百分点。 反而是自民党前经济安全保障大臣高市早苗,以22.4%的支持率排第一;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紧随其后,16%。 现在自民党内部有两股声音:一派以干事长森山裕为首,主张“保石破”,毕竟他要是辞职,内阁得重新组阁,可能引发国政混乱;另一派是年轻议员,觉得“换个人说不定能挽回民心”。 石破茂自己倒是硬撑着说“不会辞职”,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的首相位置就像放在火上烤的豆腐,随时可能塌。
把视线转到菲律宾,马尼拉的国会大厦外,最近总有人举着“马科斯下台”的标语。 7月28日,总统马科斯站在众议院发言席上,念完了上任以来的第4份国情咨文。 他说:“过去3年,我们建了12座新工厂,修了500公里公路,贫困率下降了4%。 ”可台下的议员和记者们根本不鼓掌, 2022年马科斯竞选时承诺“让每个菲律宾家庭每月多赚5000比索”,现在实际平均工资才涨了800比索;承诺的“农业现代化”,结果今年台风季,吕宋岛的水稻田还是被淹了一半,农民蹲在地里哭:“政府发的种子是过期的,化肥贵得买不起。 ”
更让民众不满的是美菲关税协议。 7月27日,白宫宣布和菲律宾达成协议:美国对菲律宾输美商品征收19%的关税,而菲律宾对美国商品只征0%。 马科斯之前对外说“谈下了最优惠条件”,可老百姓一算账就急了,菲律宾每年向美国出口120万吨香蕉,按19%的关税算,出口商每吨得多付200美元,这部分成本肯定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马尼拉的超市里,进口香蕉价格已经涨了15%,卖菜的阿婆叹气:“以前买一串香蕉100比索,现在要115,我家孙子都快吃不起了。 ”
马科斯的麻烦还不止经济。 最近杜特尔特家族的动作越来越大,前总统杜特尔特虽然被关在海牙国际刑事法院,但他的女儿、副总统莎拉最近公开放话:“如果国家需要,我随时可以接管总统职位。 ”棉兰老岛是杜特尔特的票仓,当地最新的民调显示,莎拉在棉兰老岛的支持率高达78%,比马科斯在该地区的支持率高出40个百分点。 更微妙的是,菲律宾国会最近在吵“限制国际刑事法院干预本国事务”的法案,外界猜测这是马科斯在给自己和家族“留后路”,毕竟杜特尔特被起诉的事,现在还没定论。
再往南边看,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边境又开始冒火星了。 7月28日,印度陆军发声明说:“当天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和武装分子交火,击毙3人。 ”巴基斯坦安全部队也在同一天宣布:“夜间突击行动中击毙3名参与去年卡拉奇恐袭的武装分子。 ”表面看两边各打各的,但细想不对,印度说打的是“和4月22日恐袭有关的人”,那次恐袭发生在印控克什米尔,造成26人死亡,印度一直说是巴基斯坦支持的武装分子干的;巴基斯坦则说打的是“去年卡拉奇恐袭的凶手”,那次恐袭炸了巴基斯坦证券交易所,死了11人,巴方指控是印度情报部门在背后搞鬼。
其实最近半个月,印巴边境的摩擦就没停过。 7月15日,印度在边境增派了2个步兵旅;7月20日,巴基斯坦关闭了和印度接壤的3个陆路口岸;7月25日,印度空军还派出“阵风”战机在边境上空巡航。 现在双方都盯着对方动静,印度媒体说“克什米尔的武装分子又开始活动了”,巴基斯坦媒体则反驳“是印度在故意制造紧张,转移国内矛盾”。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7月29日呼吁双方“保持克制”,但谁都知道,在这种剑拔弩张的时候,“克制”两个字太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