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4月的一天夜里,晋东南地区辽县武军寺村所有村民都已经关灯熄火梦周公,村里鸡不叫狗不吠万籁俱寂。
三更时分,在村中小道上一名村民一路狂奔,气喘吁吁地拍开一户农户家的大门,上气不接下气地报告:“不好了,鬼子把咱村包围了,人数大概在150人左右。”
屋中走出一名八路军连长让报信的老乡先回家以防暴露,然后召集这次执行任务的11个人进行突围部署。一名战士说:“连长,我们要分散突围吗?”
八路军连长摆摆手说:“敌众我寡,我们绝对不能分散,必须集中力量于一点突破。”随即下令:“从村东口突围,那边不远处是一片山林,进到山林我们就安全。所有人上刺刀和敌人肉搏,尽量不要开火。”
民国时期小的县城还不通电、不通水,更别说村庄了,没有路灯,一到晚上伸手不见五指。这种情况下相比于厮杀声,开枪时枪口产生的火光反而更容易暴露方向。
11个人的八路军战士趁着夜色悄悄摸到村东口,突然发起近距离冲锋。侵华战争期间,日军训练有素,战斗力极其彪悍,无论是射击还是刺杀几乎是呈碾压之势。镇守此处的日军没有慌乱,立刻集队、退弹,端着刺刀迎面而上,后面是唯唯诺诺的伪军。
按常理八路军和日军拼白刃,一般是两人才能对付一个,村东口日军接近20来人,日军方面自然是信心满满。然而一交手日军就发现不对,一米九二的八路军连长一手握金环大砍刀,一手倒握步枪,所过之处所向披靡。
八路军连长力大无穷,一刀挥出,日军无一不是连人带枪被砍死,或者被他倒提的步枪打得满面桃花。
“吕俊生,他是吕俊生。”伪军中有人认出八路军连长的真实身份,一声大喊后四下逃散开。鬼子兵倒是死战不退,无奈实力差距太大根本挡不住,被八路军杀出去,从容不迫撤进树林。
天亮后日军收拢队伍发现只有11人的吕俊生居然干掉了11个日军,而且已经“逃”得不见踪迹了。
最终,日军的包围计划一败涂地,在向上汇报时说明遇到的是吕俊生部后,日军罕见的未对这次行动失败进行追责。
日军为了保持士气和部队纪律,一贯是赏罚分明,这次为何轻描淡写呢?
因为吕俊生还是新兵时就能手持大刀,以一己之力,单枪匹马干掉日军27个,被日军高额悬赏,被誉为八路军的“军中吕布”!他一生倥偬戎马间,共立下了8次一等功,荣获全国战斗英雄称号。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吕俊生于1907年生于河北省邢台县,家境贫寒且兄弟姐妹众多,可想而知生活的艰辛。
在这种饥一顿饱一顿还多数时候以野菜充饥的情况下,吕俊生居然没有营养不良,长得人高马大,身高达到一米九二米。
这种身材用我妈的话“在以前是典型的费布费料”,现在衣服大号中号小号价格一样,以前买布料做衣服,越高越费布越耗钱。
还有就是吃得多,吕俊生饭量太大了,这对贫寒之家而言是“多么痛的领悟”。因此吕俊生13岁就不得不背井离乡来到武安县的鞋匠铺学习手艺当小工。
后来鞋匠铺因战乱倒闭,无奈之下的吕俊生被迫去了财主家当长工。
这些都不是吕俊生想要的生活,所以当隔壁村开了武术馆,自幼喜爱武术的吕俊生立刻迫不及待地去拜师学艺。
吕俊生人高马大的先天条件让他轻易敲开拜师之门。现实中的武馆可不像武侠小说里面写的“钱财自来,大侠不用为生计奔波,只管快意江湖”。
吕俊生一边习武,一边替人收卖羊皮赚钱。当时北方地区土匪横行,武馆从事这个行当有先决优势。
吕俊生走南闯北,上至山西、下至河南,风餐露宿的磨练,加上勤学苦练,几年后武艺便有所小成。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拉开侵华序幕,所过之处烧杀淫掠寸草不生,罪行昭昭无恶不作。
自古燕赵多义士,慷慨悲歌。八路军129师抵达太行山山麓抗日,吕俊生在辞别了父母之后,加入了八路军抗日队伍,成为了八路军的一名新兵。
吕俊生身高1米92,一身腱子肉,体格健壮魁梧,是战友们眼中的“巨人”。
他武功了得,一双虎头刀舞弄得虎虎生风,一人随便单挑一个班的战士,手榴弹这等武器在他手中如长了翅膀,获得距离加持,形成迫击炮一般的打击。
因此光是在新兵操练阶段,吕俊生就已经成为了部队的“顶流”,附近驻地的战友都经常跑到吕俊生的连队来看热闹。
而让吕俊生一战成名的事迹是不久后发生的夏津战役。
129师进驻山东地区后,日军如芒在背一直寻求决战机会,试图一举歼灭八路军的主力部队。
1938年7月日军在山东夏津地区发动大范围的扫荡,吕俊生所在的129师4连与日本侵略者一个满编的中队遭遇。
日军的一个标准步兵中队为181人,武器配备有步枪139支,轻机枪9挺,2挺重机枪和掷弹筒9具。
129师4连无论是人员编制还是武器装备都处于劣势,其中不少还是像吕俊生这样的新兵蛋子。
129师4连遭遇日军后立刻利用地形抢修工事,就地阻击抵消日军的火力优势,但实力上的差距让4连十分被动。
战斗中连长为了发挥吕俊生的优势,干脆把全连大部分的手榴弹集中起来供应给他。
吕俊生也不负众望,让手榴弹“精确制导”,能炸到日军后面的精锐部队,炸得日军不敢过于靠近,胆战心惊。无奈八路军太“清贫”了,弹药有限,连手榴弹都是捉襟见肘。
日军中队自知仅依靠自己的兵力虽然能啃下八路军的这个连队,但必然是一次惨胜,因此只是死死咬住不放,呼叫了支援。
129师4连经过一夜激战,很快看透了日军的战术,此刻弹药所剩无几,担心迟则生变,决定组织一支敢死队发起冲锋。
早就憋了一肚子火的吕俊生毫不犹豫地举手参加,在又一次打退日军进攻后,连长随即下令全体上刺刀准备白刃战。
吕俊生拔出大刀率领敢死队带头冲锋,身后是4连全体战士。日军崇尚武士道,面对八路军的近战,以冷兵器对冷兵器企图用刺刀消灭八路军。
日军别看个子矮,但身体好肌肉结实,而且都接受过长期的专业刺杀训练,在白刃战时往往可以以一敌三。
曾经有200多人的游击队员和50多人的一支日军小队拼刺刀,日军士兵每三人背靠背组成三角队形,硬是没能让人数众多的游击队占到一点便宜。
然而令日军万万没有料到,吕俊生长胳膊长腿的,面对身材娇小的日军是一寸长一寸强,我能砍到你,你却刺不到我,而且吕俊生力大无穷,一刀挥出日军往往连人带枪被他砍倒在地。
吕俊生势不可挡,杀人敌群后完全是狼入羊群,日军在他面前形同螳臂当车,一个接一个被他放倒,最终吕俊生砍瓜切菜般砍死了日军27人。
吕俊生犹如杀神一般的存在,一路杀去,悍不畏死的日军都他被杀得胆寒,全线崩溃撤出战场。
此战中吕俊生仅虎口、胳膊等三处负伤,“军中吕布”的称号由此打响,并凭借此战被授予了一等战斗功臣称号,不久后被提拔为连长。
勇冠三军
1940年百团大战打响,吕俊生率部参加高邑战斗,担任正面主攻的重任。
百团大战是我军大规模的一次主动出击,日寇面对八路军四面八方的围攻,根本不敢出击,躲在碉堡里面负隅顽抗。
日军的火力优势下八路军久攻不下,还遭到不小的损失。八路军于是组织了一个6人的“排堡队”,即碉堡拆除小队组,在火力掩护下拿着炸药包迂回包抄,向日军碉堡扑去。
日军发现后疯狂射击,枪林弹雨下6人的“排堡队”相继受伤、牺牲,炸药包掉落在碉堡前。
吕俊生两眼通红杀得火起,拉下头上的帽子狠狠摔在地上,一个箭步冲上去,身形时起时伏。吕俊生个子大,但脚步异常灵活,几下就冲到敌军碉堡下。
前面战士掉落的炸药包在碉堡火力口前方的死角处,但吕俊生要想拾炸药包就必然暴露在日军火力下,可不捡起炸药包,人肉拆碉堡根本是不可能的。
就在战士们和指导员一筹莫展之际,吕俊生眼见敌人碉堡里不断吐出的火舌,心急如焚之下伸手抓住鬼子的枪管使劲一拉,竟顺着碉堡口连枪带人把小鬼子给摔了出来。
趁鬼子火力消停当头,吕俊生快速拾起炸药包扔进碉堡之中,一声巨响夷平了碉堡。
战斗结束后吕俊生掌心全是血和水泡,不断发射子弹的枪管温度可以达到五百度以上,吕俊生不顾高温单手拿枪管,实为当代项羽。
吕俊生担任连长后,对属下战士着重进行搏杀训练,不仅训练严格,而且还让战士们以他自己为假想敌进行过招。
在与吕俊生这种超一流高手的交手过程中,吕俊生连战士的格斗技巧进步非常快,今非昔比。
为了弥补单兵作战能力的不足,吕俊生仿照戚继光打倭寇,组织了三人小组战斗小队,在后来的数次大战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在吕俊生勇猛无比的气势熏陶下,该连战士打起仗来是嗷嗷叫。
同年八路军在阎家庄战役中,吕俊生率领属下一个连的兵力进攻阎家庄。
阎家庄有日伪军108人,吕俊生决定使用疑兵之计在晚上敌人看不清、摸不清的时候,四面出击,营造出日军已被八路军大部队四面围困的假象。
迫使日军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四面布防,分散兵力。这个时候吕俊生集中兵力,趁夜色摸上去找日军打白刃战。
站前吕俊生对作战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分出小部队拿着桶和鞭炮制造气氛,要求杀伤力可以没有,但一定要打得热闹,利用东一枪西一炮牵制其他三面敌人。
对于主攻方向,吕俊生下令:“遇到日军,三个战士单挑对方一个,如果是伪军则两个战士单挑一个,要求速战速决。”
开战后“超级高手”吕俊生作为机动,在战场上四处游走,发现哪里陷入僵局,他就该出手时就出手快速打破平衡。
就这样在吕俊生带领和压阵下,八路军对阎家庄日军玩心理战和歼灭战,各个击破大胜而归。
战后战损比更是惊人,吕俊生连队竟然以1人负伤的代价换来了打死敌人108人的战果。
这种战绩不仅是辉煌,几乎称得上是奇迹,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吕俊生因此被授予了英雄连长称号,他带领的六连也被授予了英雄连队称号。
吕俊生标榜的战绩迅速成为八路军的“图腾”,也成为了日军的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为了打击八路军士气,日军对吕俊生发出悬赏令,且不断提高价码和赏金。
吕俊生有勇有谋,最危险的一次是在1942年的一次执行任务中,吕俊生和四名战友由于汉奸泄密遭到数倍于己的日军围剿。
日军知道这队八路军中有他们恨之入骨的吕俊生,立刻调兵遣将在各处交通要道层层封锁。
吕俊生在战友全部战死,自己孤身一人的情况下与敌人周旋多日,中途他故意南辕北辙,成功避开日军重兵防守的地方,迂回数百里把日军都搞得摸不清方向。
由于与部队失去联系多日,在众人都以为吕俊生已经牺牲的时候,吕俊生衣衫褴褛提着大刀,有惊无险地归队。
解甲归田,功成身退
抗日战争中,吕俊生共杀死杀伤日伪军60多人荣立4次一等功。随后的解放战争,吕俊生再接再厉再次荣立4次一等战功,可谓战功赫赫。
军中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三等功站着领,二等功躺着领,一等功家属领”。言外之意就是能立一等功还能活下来的人是“凤毛麟角”,而吕俊生一个人就荣获了8次一等功。
所以在1950年9月底,新中国第一届“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中,吕俊生作为全国战斗英雄得到毛主席的亲自接见和赞誉。
然而在这次大会后,吕俊生选择了解甲归田,回到家乡。
面对组织上的一再挽留,吕俊生去意已决,他说:“鬼子被打跑了,国民党也被打败了,这些年下来我全身都是伤,继续留在部队没啥用处了,还不如回到老家和乡亲们一起建设家乡,发挥余热!”
就这样吕俊生带着一个只有两件旧军装的包袱回到家乡,担任了战斗大队的党支部委员,兢兢业业地带领群众发展农业。
如果吕俊生没有主动复员回乡,按他的资历、军衔和军功,在1955年授衔时至少会被授予少将军衔。
1970年11月22日傍晚,吕俊生的家乡播放了一场露天抗战电影。电影中,八路军把鬼子杀得人仰马翻的镜头一下子把吕俊生拉回到了那个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
看到酣畅淋漓时63岁的吕俊生眼含热泪仰天大笑,引发了心脏病,村民急忙将他送到医院,因救治无效后离世。“军中吕布”吕俊生老将军享年6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