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村村通”公交车,穿越古村落自然景观“一线天”;搭乘仿古铛铛车,换个视角游览京城;跨越近60公里,一站直达八达岭长城景区……近年来,为了服务游客绿色出游,本市开通了一批旅游公交线路,沿途的独特风景、旅途的贴心服务吸引了众多游客,有的线路甚至成为“网红”打卡点。
M12路
红色巴士穿越峡谷“一线天”
线路:斋堂公交场站—柏峪村
门头沟爨底下村始建于明永乐年间,至今有500多年历史,村落坐北朝南,依山而建,是保存最为完好的古民居建筑群。柏峪村也地处门头沟,地势高峻,森林、次生林、人工林覆盖率达85%以上,是北京的天然大氧吧。
就在两村所处的爨柏景区,有一处天然形成的险峻关隘——“一线天”,这里峭壁如刀削斧劈般直插云天,100多米长的峡谷“缝隙”内,最窄处只能容纳一辆车通行,是典型的断层景观。在这里,网友拍下了M12路6米多长的红色巴士穿越“一线天”的震撼画面。
“这绝对是必打卡的绝美风景线”“当红色公交车与嶙峋峡谷相遇,工业文明与自然奇观在此完美交融”……社交平台上,网友们纷纷点评,并将这条线路列入打卡计划。
穿行于京西群山之间的M12路,首站为斋堂公交场站,末站为柏峪村,线路全长11.3公里,每天8车次,全程票价3元,共有10个站点。沿途不仅有爨柏景区及“一线天”网红打卡地,还途经黄岭西红色教育基地、京西深山石头堆砌的古村落双石头村等。
听周围的人说M12路成了网红,还展示了网友拍摄的M12“大片”,这路车的驾驶员王进华倍儿高兴,“我是土生土长的门头沟人,家离爨底下村不远,感觉自己开车的同时也在宣传家乡。”
王进华说,十多年来,见证着京西山村发生的巨大变化——环境越来越好,房子纷纷翻新,村里通了公交车,不仅村民进出大山更方便,而且前来游玩的城里人也多了起来。
“一线天”成了网红打卡点,王进华既开心又紧张。因为这处自然景观路段是土路,还有些沟沟坎坎,本就狭窄的通道时常有游客驻足拍照,他不仅要减速通过,还要注意车上、车下游客的安全。天气不太好的时候,为了方便游客打卡拍照,他还会特别贴心地打开车灯,给大家补光。
■服务故事
公交“瘦身”串联起沿途旅游资源
“M12路公交于2008年开行,本是门头沟山区村村通工程,起初就是为了方便沿途村民出行。”北京公交客八分公司第七车队运营管理人员曹威介绍,由于最初使用的是常规公交车型,M12路无法安全通过“一线天”。
随着爨柏景区和“一线天”成为网红打卡地,车队开展实地踏勘调研,在线路开通10年后,将配备的8.5米车型更换为6.5米长的纯电动“迷你公交”。有了身材优势后,M12路延长至柏峪村,也得以穿行壮观的“一线天”。“线路延长了一站后,游客也可以把周边的旅游资源一次性打卡,丰富了大家的旅途。”曹威介绍,山区线路对驾驶技术要求更高,M12路驾驶员均为驾驶经验丰富的“老司机”。
大美中轴观光线
仿古铛铛车里品味京华风韵
线路:前门—永定门—钟鼓楼
“正阳门箭楼建于明正统四年,距今已有将近600年的历史。”随着一辆仿古铛铛车缓缓驶离正阳门箭楼,讲解员娓娓道来,带着乘客开启一段特殊的中轴之旅。
仿木车厢内,红灯笼、宫墙等装饰让乘客仿佛穿越回明清北京城。车窗上方,还展示着正阳门、永定门、鼓楼等中轴线上名胜古迹的介绍。
“大家看向窗外,这座欧式建筑是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前方的永定门,过去是北京外城正大门,是北京中轴线的南起点”……与普通公交车不同,这条大美中轴观光线上,讲解员全程讲解,让乘客更好地探知中轴线著名建筑的前世今生。
大美中轴观光线分为日游线和夜游线。其中,日游线铛铛车从前门出发后,向南行驶至永定门,再向北一路奔向钟鼓楼。日游观光线每天10时至17时运营,坐满即发。“天儿热,走路游玩一身汗,一天最多也就去俩景点。坐这趟车打卡中轴线很舒服,一人一座,环境也好,车内车外全是古都历史文化,我和孩子都长知识了!”山西游客陈女士开心地说。
大美中轴观光线开通于2024年,选用纯电动新型仿古铛铛车,车长12米、高3.45米,车辆外观、内饰全部按照1924年北京第一条有轨电车仿造而成,还原了铛铛车的历史风貌。除了欣赏沿途的风景外,车辆本身也成了不少游客拍照打卡的内容。
车辆行驶中,车速控制在每小时30公里至50公里,乘客可以近距离欣赏中轴线沿途15处文化遗产点。
为了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线路还提供套餐预约服务,并对部分车辆进行改造,加装了小巧的中式餐桌。两排座椅之间,四四方方的小桌上,驴打滚、烤鸭卷、豌豆黄等小吃让游客们全方位体验地道北京味。
“为了让外国游客也能听懂解说,我们为部分车辆配备了英文讲解设备。”北京旅游集散中心市场经营管理部负责人贠海兵介绍,讲解设备采用北斗卫星定位技术,车辆位移改变能自动触发讲解,实现“走到哪讲到哪”。
■服务故事
乘客可戴上VR眼镜沉浸式打卡
大美中轴观光线还在不断“上新”。9月6日,大美中轴观光线南段试运营,从前门站发车后,沿途打卡天桥、先农坛、永定门、天坛、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后,再回到前门站。值得一提的是,南段为每位乘客提供VR眼镜,经过天坛时,可以戴上眼镜沉浸式了解祈年殿、祭天仪式等。
“之所以推出这条线路,是因为有乘客反映,大美中轴观光线全程线路游玩时间较长,且终点在鼓楼。部分游客想快速打卡,并在乘车结束后回到前门。”贠海兵告诉记者,南段半程线路仅有三四十分钟,还可以让旅客原地上下车。下一步,大美中轴观光线还将研究推出“车上+车下”结合的打卡方式,让游客更好地探知中轴线。
877路
60公里一站直达长城脚下
线路:北土城公交场站—八达岭长城
“体验下来,感觉坐877路是从北京市区到八达岭最方便、最便宜、离长城口最近的选择!没有之一!”这是社交平台上一篇被收藏近千次的分享文章。而类似的分享还有很多。
的确,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877路早已成了北京最忙碌的网红线路,高峰时一天发车200多趟,还需要兄弟线路车辆来支援。
“都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来北京怎么能不去长城?”一辆即将发车的877路公交车上,广州游客戴其石充满期待地说。他此行带着父母、妻子还有两岁的孩子,“我们一早去,下午还坐877路返程,再去天坛公园转一转。没想到,在北京,坐着公交旅游这么方便,就算离城区几十公里远的长城,都有公交一站直达。”此时,已经坐满的车厢内不乏金发碧眼的外国游客。
从北土城公交场站发车的877路,一站直达八达岭长城,线路全长近60公里,运行时间约70分钟。开通13年来,全年客运量从131万人次增至200余万人次,成为北京公交最忙碌的旅游线路之一。
上周六9时,北土城公交场站内,数十辆绿色的877路车辆整齐排列。站台旁,4辆车一字排开,同时开启车门,排队的乘客有序上车,坐满乘客立即发车,公交职工再引导乘客上下一辆车。
“为了提高乘车速度,我们在场站门口各条通道前端设立了移动式刷卡机。”客八分公司第三车队相关负责人杨云介绍,乘客在进入场站之前,就可以刷卡购票,每条通道都有乘务员值守。周末客流高峰日,877路一天发车200多车次,往返运送1万多人次,最快一分钟就能发出一班车。最高峰时,一天甚至能够发到600车次。
■服务故事
售票员用“手语”引导聋哑夫妇
长城之旅,一路欢声笑语,一路温暖陪伴。
“咱们这条线比较特殊,既有G6高速路段,又有山路。”877路驾驶员孙建京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为了把车开稳当,他会严控车速,转弯速度控制在每小时20公里以内。为了服务好中外游客,他还和同事们一起学习手语和英语口语。
今年五一期间,八达岭长城站台上,一对聋哑老夫妇站在人群中,面露难色,手中写写画画却始终无法清晰表达需求。售票员丁婉霞见状,立刻快步走向前,微笑着比出“乘车”“方向”的手语,“您是要去北土城方向吗?”见乘客点头,她又用手势询问是否需要优先乘车,并耐心演示“刷码购票”流程。离开时,两位乘客通过手语表达着谢意。
今年以来,公交集团接到乘客表扬877路司乘人员的电话、信件97件次,其中涉及热情服务21件次、拾金不昧72件次、执行规范4件次。一幕幕暖心的瞬间、一次次贴心的服务,每天在877路的12米车厢中上演。本报记者孙宏阳文邓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