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处理一个请求的平均耗电量约为2.9瓦时,当它每天处理约2亿个请求时,其日耗电量足以超过50万户家庭的日常用电量。
这个数字背后,揭示了一个正在浮出水面的现实:我们轰轰烈烈拥抱的算力时代,其底层基石并非代码或算法,而是最传统的电力。 科技巨头们早已行动,微软向核电公司Constellation投入资金,英伟达则盯上了核反应堆初创公司Oklo,他们的逻辑异常清晰——没有稳定、巨量的电力,一切算力帝国都将是空中楼阁。
在这个逻辑链条上,被视为“国家队”的社保基金,以及素有“聪明钱”之称的北向资金,他们的动向往往具有风向标意义。 眼下,这些大资金正将目光投向一个看似传统却蕴含新机的领域:股价普遍在10元以下,兼具低估值和高盈利能力的电力股,特别是其中拥有核电业务的公司。
当市场的目光还停留在AI芯片和模型大战时,机构资金已经沿着“算力→电力”的路径开始了默默布局。 筛选A股市场,可以发现一个独特的群体:它们股价个位数,市盈率普遍在6到10倍,但近三年的利润增速却时常出现三位数甚至四位数的惊人表现。
赣能股份(股价约9.2元) 是这份名单中的一员。 表面上看,它是一家江西省的地方火电企业,但其报表里一直躺着一项重要资产——持有江西核电有限公司20%的股权,参与的是江西彭泽核电项目。 过去三年,这家公司的扣非净利润增速呈现出爆发式轨迹:33%、1462%、114%。 尽管二季度北向资金小幅减持了55万股,但仍持有437万股,稳稳驻扎在第三大流通股东的位置上。
建投能源(股价约7.2元) 的背后是河北省国资委。 它的核心业务是燃煤火力发电和供热,保障着京津冀地区的能源需求,但与此同时,它的业务版图里也包含了核电、风电、水电等新能源项目。 其盈利增长能力引人注目,过去三年扣非净利润增速分别达到5401%、165%、99%。 或许正是看中这种增长弹性,北向资金在二季度大幅加仓2325万股,增持幅度高达221%,以3377万股的持仓量位列第二大流通股东。
名字里带着“国际”的 华能国际(股价约7.1元),是电力行业名副其实的巨无霸,但其股价却长期在7元附近徘徊。 它的市盈率仅约6倍,在A股同等体量的公司中,难以找到估值更低的选择。 该公司参股了海南昌江核电站一期项目,这意味着它已经拥有了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核电资产。 北向资金在二季度继续加仓4130万股,总持股量达到2.29亿股。
皖能电力(股价约7.1元) 是另一家受到重点关注的公司。 作为安徽省的优质火电公司,它拥有52万千瓦的核电发电装机容量,这成为了其可靠的利润来源。 更引人注目的是其股东名单的变化:前十大流通股东中,聚集了三家社保及养老基金。 全国社保基金一一零组合重仓1298万股,一一六组合持有958万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九零三组合新进797万股。 社保基金通常以追求稳定分红著称,而此次集体选择一家利润增速高达129%的公司,这被市场解读为一个强烈的信号。
名单中股价最低的是 大唐发电(股价约3.3元),市盈率6.8倍。 这家公司参股了重要的核电资产,包括宁德核电44%的股权和辽宁徐大堡核电20%的股权。 其业绩修复能力惊人,去年扣非净利润增速达到697%。 北向资金在二季度继续增持1429万股,总持股量增至1.66亿股,位列第六大流通股东。
将这五家公司作为一个整体观察,平均股价仅为6.8元,平均市盈率低至7.4倍,而它们近三年的最低利润增速也达到了85%。
资金敢于下注的背后,是清晰可见的政策支持。 根据规划,到2029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 2023年,全国市场交易电量已达5.67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61.4%,自2016年以来市场规模增长了近5倍。
对于核电行业而言,政策路径更加明确。 国家能源局已经明确,到2030年,核电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需要从当前的5%提升至10%以上。 这对应着未来每年核准6-8台新机组的节奏。 2024年,国内新增审批了11台核电机组,数量创下历史新高。
核电的不可替代性源于其极高的稳定性。 光伏发电的年利用小时数大约在1200小时左右,而核电机组的可用率高达93%,能够满足数据中心对24小时不间断供电的苛刻需求。
对于电力企业,特别是那些资产负债率较高的企业而言,参股核电项目被视为少数能够带来长期、稳定正向现金流的优质资产。 一旦项目投入运营,投资收益便会按年稳步提升。
电价机制也在悄然向核电倾斜。 部分省份对核电实行“优价满发”政策,只要机组能发电,就按标杆电价收购,电力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几乎对其没有影响。 这意味着,参股核电的公司在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内,都能获得稳定的投资收益,其增长不再单纯依赖于煤炭价格的波动。
市场的微妙之处在于,当前投资者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火电业务的灵活性改造和煤炭价格回落带来的短期盈利修复上。 核电资产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被当作一种“附加彩蛋”。 这直接导致相关公司的估值被压制在极低水平,甚至低于许多银行股。
这种低估也反映在筹码结构上。 在上述五家公司的流通股东中,除了社保基金和北向资金,传统的公募基金配置比例普遍很低。 多数主动管理的基金仍然拥挤在热门的新能源赛道中卷。 核电板块的低调,使得它尚未引发大规模的机构调仓。 但这也意味着,一旦其业绩增长潜力被市场广泛认识,后续资金回补的空间可能相当可观。
这些公司的走势呈现出一个有趣的特征:当大盘反弹时,它们往往比纯粹的火电股更具弹性;当市场调整时,它们又比波动剧烈的新能源板块更抗跌。 市场将这种特性概括为“低估值+逆周期+成长期权”。 用更通俗的话说就是:市场下跌时,有稳定的高股息作为安全垫;市场上行时,则有核电业务的成长故事作为想象空间。
眼下,这些公司的股价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按照传统的火电业务进行估值。 但仔细审视它们的财务报表,无论是投资收益栏目、联营企业贡献的利润,还是偶尔进行的资产减值冲回,种种迹象都暗示着,其拥有的核电资产已经开始为业绩贡献额外的增长动力,只是市场尚未愿意为这部分“含核量”给出更高的定价。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