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为何四川人自带 “美颜滤镜”?从盆地云雾到栀子花养肤,门道多
新闻动态
为何四川人自带 “美颜滤镜”?从盆地云雾到栀子花养肤,门道多
发布日期:2025-07-27 15:51    点击次数:144

一提起四川姑娘,大家心中常会勾勒出这样的形象:身形娇小玲珑,个子不算高挑,双眼又圆又大,肌肤白净,容貌甜美讨喜。

虽说无论何地都有颜值高低之分,但四川这片土地似乎格外滋养人。这里的人们,即便五官不算格外精巧,皮肤状态却普遍出众。老话说“一白遮百丑”,四川人那白皙通透的肌肤,已然让他们占据了不小的优势。

还记得初次到访成都时,在春熙路地铁站有位阿姨向我问路。她一口软糯的四川普通话,眼角的笑纹细密,仿佛被锦江的流水轻轻熨烫过一般。后来在茶馆里看当地人闲聊,我忽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四川人的长相,仿佛自带一层“生活气息滤镜”,既没有江南人的温婉,也没有北方人的硬朗,反倒像巷子里飘来的火锅香气,热辣中透着亲切。

网图侵删

好皮肤并非与生俱来,只能说盆地的环境确实滋养人!

四川人皮肤好是出了名的,但这并非完全得益于先天条件。

盆地常年被云雾环绕,紫外线强度比沿海地区低了很多。有一次我见到一位卖凉糕的大姐,看上去约莫四十多岁,手背因日晒有些发黑,脸上却白得透亮,如同刚剥壳的鸡蛋。

后来才得知,四川的空气湿度常年保持在60%以上,这就如同给皮肤敷上了一层天然的保湿膜,这样“老天爷都帮忙”的环境,比任何名牌护肤品都要有效。

不过,仅有好底子还不够。在菜市场里,我见过婆婆背着竹篓买豌豆尖,竹篓里还插着一支栀子花。她们似乎天生就懂得保养皮肤,不是那种精致到毫无瑕疵的讲究,而是带着几分随性的细致。

比如在面馆里看到的年轻姑娘,或许是素颜,但眼角的睫毛根根分明,就像沾着晨雾的竹叶;大爷们即便头顶头发稀疏,也会把剩下的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透着一股不服老的精神劲儿。

所以说,环境与后天的修饰,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一个人的外貌水平。

四川人的眼睛天生就带着灵气!

四川人的眼睛最擅长传递情感。

成都的朋友总说“眼睛会勾人”,这里的“勾人”并非指眼神有多深邃,而是那份灵动的感觉。

在九眼桥夜市,我见过卖冰粉的小妹,递碗时眼睛弯成了月牙,里面仿佛闪着光,就像把糖桂花撒进了眼里。

后来我发现,这或许与盆地的光线有关——在多云天气里,人们说话时总习惯抬眼看人,时间久了,眼尾会微微上挑,自然带着三分笑意。

但仅有笑意还不够。四川人的眼睛里还藏着一股“辣劲儿”,尤其在争论时表现得格外明显。上次在乐山吃跷脚牛肉,邻桌的大叔为“甜皮鸭该用樱桃谷鸭还是土鸭”争执起来,眼睛瞪得溜圆,像两团小火苗,可吵完之后,转头就给对方递烟:“走,再整瓶峨眉雪。”这种热辣与柔和的快速切换,在眼神里比变脸还快。

轮廓兼容并蓄,各种长相都有!

过去的“湖广填四川”,造就了如今四川的人口结构。

以前总觉得江南人像水墨画,北方人像工笔画,而四川人更像水粉画——线条不算凌厉,却透着鲜活的韧劲。

在都江堰,我见过修建古建筑的师傅,额头饱满,下颌线带着些许圆润的弧度,扛木料时脖子上的青筋清晰可见,休息时端着茶缸笑起来,脸颊的肉会轻轻堆起。

后来查阅资料发现,四川盆地自古就是移民融合之地,湖广、陕西、江西等地的人带着不同的相貌基因在此定居,逐渐形成了这种“兼容并蓄”的长相。

最妙的是四川姑娘的鼻子。很少有那种高挺到显得锐利的,大多是小巧的翘鼻,仿佛被青城山的雾气磨去了棱角。

上次在宽窄巷子看川剧变脸,演员卸妆后露出的鼻子就是这样,带着几分娇憨,可在唱高腔时,却突然透出一股清亮的劲儿,就像蜀绣里藏着的钢针。

当然,四川人究竟长什么样,单看照片是无法体会的。

四川人最真实、最独特的长相,其实体现在动态之中,你只有亲身到这里看看、接触接触才能感受到。

火锅店老板算账时,眉头会微微皱起,像在解答一道有趣的算术题;公园里跳广场舞的阿姨,嘴角永远上扬,连眼角的皱纹都在跟着节奏舞动。这种藏在表情里的生动,比五官本身更具辨识度。

有一次和一位四川同事聊起这事,他说:“你想啊,天天吃着麻辣火锅,听着说不完的闲话,对着青山绿水过日子,脸怎么可能板得起来呢?”

想想确实如此,盆地的湿润滋养出细腻的皮肤,辣椒的热烈点燃了灵动的眼神,而世代相传的乐观,将这份独特的长相,酿成了刻在骨子里的气质。

所谓四川人的长相,从来不是刻板的五官模板,而是一方水土孕育出的鲜活灵魂——是锦江的流水,是青城山的雾气,是火锅里翻腾的红汤,更是千万张脸上那抹藏不住的、对生活的热辣爱意。

#图文打卡计划#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