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这片广阔而迷人的地方,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访。
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新疆文旅部门付出了很多努力,精心组织了一系列宣传活动,旨在全面展示新疆的独特魅力。
一场意外爆发的“高价干果”事件,犹如一记重击,让新疆的旅游形象蒙上了一层阴影。
4月4日,游客燕子和她的丈夫踏上了新疆之旅。他们在乌鲁木齐的大巴扎市场里,走进了一家看起来很普通的干果店,打算挑选一些特产作为伴手礼。
这家小店不大,装修简单朴素,里面摆满了各种干果、胎菊、枸杞等商品,价格标得挺清楚。可谁也没想到,一场让人意想不到的矛盾就从这里开始了。
当他们选好商品准备付款时,看到9800元的总价,都愣住了。
燕子没想到,这些平常的特产竟然这么贵。问了一下,才知道原本以为200元一公斤的胎菊,实际价格竟是200元一克。
算下来,一斤胎菊竟然要价10万元,这价格实在让人难以接受。燕子和丈夫当时就表示无法接受,要求退货。可商家却说“东西卖出去了就不能退”,直接拒绝了他们的请求。
面对商家的强硬态度,燕子夫妇感到既生气又无奈。他们认为商家在价格标签上搞小动作,故意把克重单位藏得很深,让消费者不容易发现。
经过多次沟通无效后,燕子决定报警,并录下整个过程。视频里,警察到场后没有多说,而旁边穿黑衣的男子却与游客激烈争执。
那个穿黑衣服的男子理直气壮地解释说,他们按克来称重商品,并且明码标价,不存在强制交易的情况。他强调,是游客自己在询问清楚价格后才自愿购买的。
但他总是绕开商品定价严重偏离市场正常水平这个关键问题。
游客被迫支付了费用,后来把这段经历发到了网上,一下子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网友们对商家的行为表示非常不满,认为他们模糊标价、误导消费者的做法是价格欺诈,这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有网友调侃说:“现在终于懂了,为啥唐僧在大唐是圣僧,到了新疆就成了‘贫僧’。”这件事不仅让相关商家成了大家批评的对象,也让新疆的旅游市场遭遇信任危机,之前新疆文旅的努力可能面临白费的风险。
因为大家都在说这件事,商家感觉很为难,就联系燕子,说已经退了3000元,并且要求把相关的视频下架。
4月7日,燕子又一次上传了视频,在视频中她手持草稿,宣读了和解内容,说明在官方介入之后,已经收到了部分退款。然而,这件事的影响远远超出了预期。
在旅游行业里,保护好消费者的权益非常重要。虽然商家声称会明码标价,但他们在价格单位上玩的小把戏,显然是违背了公平交易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很多顾客买东西时,通常会认为价格是以斤或公斤为单位的,但有些商家却用克来标价,还不特意说明,这样做很容易让人觉得被坑了。
在这次事件里,现场执法人员的行为也受到了很多人的批评。面对游客和商家之间的争执,执法人员没有公正地调查事情的来龙去脉,保护消费者的正当权益,而是简单地把问题归结为游客没有看清价格。这种敷衍了事的做法,不但没有解决矛盾,反而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也让消费者对执法的公正性产生了怀疑。
回头看看,这样的“天价”事件其实并不少见。就拿曾经的“天价切糕”来说,因为价格标注不清楚,商家又强迫买进,结果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种事经常发生,不仅让消费者受损失,还对当地的旅游名声造成了很大影响,也让旅游业的发展遇到了阻碍。
现在,“天价干果”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各地旅游管理部门需要认真反思,加强对商家的监督,规范价格标识,防止类似消费陷阱再次发生。
商家要清楚,诚实做生意才是长远之计。靠不正当方式赚快钱,即使短期内有利可图,最终还是会失去顾客的信任,断送自己的前途。
出门旅行购物时,大家要多留个心眼,仔细看看商品的价格和单位,这样可以防止因为不小心而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一定要勇敢地用法律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创造一个公平、诚信、和谐的旅游环境,让游客能够放心游玩,享受旅途的美好,也让各地的旅游市场不断发展壮大。
新疆的旅游宝贝很多,不应该因为少数不好的商家而受影响。希望这次的事情能成为一个新的开始,让新疆乃至全国的旅游行业都能好好整顿,用更好的服务和更诚实的态度欢迎来自各地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