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俄罗斯愿提供先进航空发动机:机遇与挑战并存
新闻动态
俄罗斯愿提供先进航空发动机:机遇与挑战并存
发布日期:2025-08-28 08:45    点击次数:189

在全球航空领域格局不断变化的当下,一则来自俄罗斯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ROSTEC)总经理谢尔盖·切梅佐夫公开表示,俄罗斯可依据需求向中国提供航空发动机。这一表态,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为中俄航空合作的未来增添了诸多想象空间。

俄罗斯此番表态,背后有着复杂而多元的因素。近年来,西方对俄罗斯实施多轮制裁,在航空领域,俄罗斯诸多国际合作项目受阻,例如原本依赖全球合作的SSJ - 100、MC - 21等项目,面临从复合材料、航空发动机到航电系统等多方面的合作“关闭”困境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俄罗斯急需拓展新的合作路径,而中国作为航空业迅速崛起的大国,拥有庞大的市场和日益增长的技术需求,成为俄罗斯理想的合作伙伴。从中国自身角度来看,虽然航空发动机技术近年来取得显著进步,但在民用航空发动机领域,依然存在着供应链多样化的客观需求。美国等西方国家在高端制造领域对中国实施技术限制,“卡脖子”风险始终存在,因此,寻找可靠的发动机供应来源,对保障中国民用航空产业稳健发展意义重大。

目前,俄罗斯联合发动机公司“ОДК - Авиадвигатель”正在研发三种适装民用航空发动机,分别为PD - 8、PD - 14和PD - 35型航空发动机。PD - 8型航空发动机性能对标法国赛峰提供给SSJ - 100客机的SaM - 146发动机,理论上可对标C909所使用的CF - 34 - 10A发动机,但其目前仅有2架搭载该发动机的SSJ - 100客机正在试飞,今年计划交付4台发动机,产能爬坡后年产量可达30台,成熟度仍有待提升。PD - 14型发动机是俄罗斯主推的主流型号,性能对标CFM国际公司Leap - 1系列和普惠公司(PW)PW - 1100G齿轮传动发动机,与C919正在使用的Leap - 1C参数规模相近 。2022年“特别军事行动”后,俄罗斯加快其试飞取证步伐,已有3架MC - 21客机搭载该发动机投入试飞,计划2025年生产30台,远期规划产能高达一年160台,且有进一步改进计划,是俄方可能重点向中国推介的型号。PD - 35项目是一款大涵道比、大直径涡轮风扇、大推力民用发动机,性能对标罗 - 罗的Trent - 1000和通用电气的GE - nX,属于35吨级大推力发动机,不过该型发动机还处于早期研发阶段,暂时难以投入实际应用。

对于中国而言,引入俄罗斯航空发动机,机遇与挑战并存。从机遇上看,多发动机选项是航空业的常见模式,如空客A320neo同时采用LEAP - 1A和PW1100G发动机 。引入俄式发动机可以作为技术备份,降低对西方发动机供应的依赖,有效规避地缘政治风险。若PD - 14通过适航认证,将为C919提供“非西方化”的替代路径,提升中国在国际航空市场上的话语权和自主能力。但与此同时,挑战也不容小觑。发动机换装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绝非简单的零部件更换。从发动机短舱适配、电控系统适配到推力曲线适配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重新进行测试、试飞与取证,过程漫长且成本高昂。并且,俄罗斯航空发动机采用的是自身技术标准,与中国和西方的标准体系差异较大,引入后需要单独建立全新的维护和备件保障体系,这无疑将大大增加运营的复杂性和成本。此外,俄罗斯发动机的技术指标、可靠性和经济性在全球业内仍存在一定疑问,其实际表现能否满足中国民用航空的严苛要求,还需进一步观察与验证。

总体而言,俄罗斯愿向中国提供先进航空发动机,为双方航空领域合作带来新契机。中国需要以审慎的态度,全面评估合作的可行性与潜在风险,在充分考量技术、成本、可靠性等多方面因素后,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通过深入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双方或许能够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全球航空产业的进步与发展,同时也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注入新的内涵与活力 。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