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翻开《都灵体育报》,头版标题“Robe da Motta”就这么直愣愣地戳在那儿,翻译过来大概是“莫塔的活儿”或者“莫塔那摊子事”。这标题配上尤文图斯又一场令人失望的平局,讽刺意味简直快要溢出纸面。他们主场被亚特兰大逼平,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更像是一种戒不掉的习惯。
对阵亚特兰大的这场1-1,过程乏善可陈,结果也毫无惊喜。《新闻报》的评价更刻薄,说尤文“只好了半场球”。这评价算是说到点子上了,也是这些年报道尤文比赛最常用的句式之一。球队能踢出一些看起来还不错的东西,但就是无法持续。领先时守不住,落后时又好像缺了点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狠劲。这种不上不下的状态,消耗着所有人的耐心。所以当《都灵体育报》用“过去的幽灵”来形容这场平局时,我一点也不意外。这幽灵,恐怕已经在安联球场的顶棚下盘旋很久了。
平局本身只是表象,更深层的问题早就在媒体的放大镜下被反复审视。《晚邮报》和《罗马体育报》也只是平淡地记录了“又一个平局”,这种见怪不怪的态度,或许才是最可怕的。当一支豪门球队的平庸表现已经无法激起媒体和球迷的强烈波澜时,说明问题已经深入骨髓。
真正有意思的,是卢卡·卡拉马伊的那篇专栏,标题直接把锋线送上了“审判席”。他点出的几个人,弗拉霍维奇、戴维、奥彭达,恰恰是俱乐部这几年战略混乱的缩影。
弗拉霍维奇被形容为一道“开放的伤口”,这个比喻虽然有点戏剧化,但用在这里却异常贴切。我还记得他刚来时引起的轰动,顶着天价转会费,被视为未来的锋线支柱。可如今,他成了球队战术板上最尴尬的存在。高昂的薪水和身价,让他成了想卖都难卖的资产,而他在场上的表现又总是和预期差着一口气。这种感觉让我想起了当年托雷斯转会切尔西后的挣扎,那种全世界都盯着你、等着你证明自己身价的巨大压力,不是谁都能扛得住的。弗拉霍维奇的困境,是技术问题,更是心理问题,确实像一道迟迟无法愈合的伤口。
至于戴维和奥彭达,一个被定义为“案例”,一个则是“无法令人信服的投资”。这背后反映的是尤文在转会市场上更严重的问题:方向不明。他们到底想要什么样的前锋?是需要一个能自己解决问题的全能中锋,还是一个只需要在禁区里完成最后一击的射手?从这些引援目标来看,管理层自己似乎也没想明白。这种犹豫和矛盾,最终体现在了球场上,就是锋线始终捏合不到一块去。
所以,《都灵体育报》那个标题才显得如此精妙。它把所有的失望、混乱和无奈,都打包扔给了未来的可能性——蒂亚戈·莫塔。这根本不是在欢迎他,更像是在提前警告他:看清楚了,这就是你将要接手的“活儿”。球队的问题已经超越了教练席上坐的是谁,无论是阿莱格里还是其他人,都无法轻易改变这种局面。这支尤文,缺的不是一两个好球员,而是一种能贯穿始终的比赛哲学和一支权责分明的管理团队。
莫塔在博洛尼亚的工作确实出色,他把一支中游球队带出了令人赞叹的足球风格。但博洛尼亚和尤文图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在这里,没有那么多允许你慢慢试验的时间和空间。今天的这场平局,以及媒体上这些尖锐的评论,就是尤文图斯新常态的日常。这摊子事,真的不好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