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一代权臣可以呼风唤雨,一夕之间却跌入深渊。你是否知道,一位让皇帝亲自托付、身居高位、权倾朝野的重臣,最后竟然连自己的家都保不住?曾经的荣耀像肥皂泡,吹起来绚烂无比,消失得只剩疼痛。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谁才是最后的赢家?这样的结局,会只属于“古人”?还是对今天仍有警示?
权势场里,没一个是省油的灯。年年轻轻风头正劲的年羹尧,和资历深厚、家族坐拥荣耀的大佬佟国维,两架马车一山难容。一个狠劲十足,一个圆滑世故;表面兄弟,背地暗流涌动。当时有传言说,“佟选”手握吏部,万官听命,谁当官、谁升官,不经他首肯都没戏。可是——事情真的像外人说的那么美?年羹尧“上头有人”,皇上对他另眼相朝野之间,各拉各的山头。大家都在猜,谁会倒下?谁会笑到最后?好戏才刚刚。
细细剥开这场大戏的皮,越看越让人心惊。先皇驾崩时,佟国维被托付得宠——遗诏、护柩、九门,样样离不开他。刚开始,新皇上对他就像自己人,“你看得住祖宗的江山,我给你面子。”家族联姻、爵位加封,全家人风风光光出门,想想心里也得飘一飘。
百姓咋看?老北京城茶馆里,不光议论皇帝,也打听大佬。“听说当官得路子多?半壁江山叫‘佟'挑着!”可权力就像炒菜放盐,多一点嫌咸,少一点没味。年羹尧这边,年轻气盛,铁腕治军,偏又喜欢插手文官事儿。朝野传出风声:“二龙戏珠,一个要武、一个玩文,到底听谁的?”看着皇上面无表情地“平衡各方”,佟国维心头早已打鼓。
表面风平浪静,其实暗礁密布。佟国维见风头转冷,生怕树大招风,赶紧表态“我年纪大了,不如退一退”,还主动辞去要职。年羹尧依旧锋芒毕露,皇帝两手都不松。对外百姓还在看笑话,“这么多年,看惯红顶大官,一茬茬赶着来,一茬茬走得快。”有人质疑,“德不配位,权怎能稳?”
反对声音也越来越多。“功高震主,迟早必定引火上身。”有人替佟国维不值:“扶了新皇却护不了自己,这世道,忠臣也要靠边站?”一阵假性平静的背后,其实是“雨声渐近”的前奏。
原本以为风波止步于此,突然间,一连串“丑闻”爆发。下属牛伦收钱案发,牵出佟本人直接受贿。原先满城风雨的“佟选”威风,转眼成了笑柄。谁早就在冷笑?年羹尧早被清算,自己一没看紧身边人,二没守住口袋。皇上火冒三丈,“昔日重臣,如今鼠窜!”权力游戏最后一刻,历来无情。紧佟国维又被查到私藏宗室玉谍,朝廷上下哗然,所有伏笔此刻一齐爆发。原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一切看似结局已定。表面上风头过去,大佬被贬到了畅春园外头的小破屋。但危机却没完。家里两个儿子,全都被剥夺官职,家族昔日的威风一扫而空。佟国维想要低调息事宁人,没想到“旧账”一桩接一桩,流言蜚语像苍蝇一样跟着来。谁还敢亲近?有的老朋友装听不见,有的赶忙划清界限。和年羹尧的政治联盟早成了纸糊的窗户,一戳就破。各方矛盾反而越拉越大,昔日和气的酒席不见了,人人刀枪入库、各自盘算。
老百姓却有不一样的烦恼:“咱老百姓哪管那么多?米价别涨,日子能过就行。”但心里也明白,“风水轮流转,今天是他,明天会是谁,还说不准。”
说实在话,当官当到佟国维这份儿上,也真不容易。你说他没想好好干吧,护驾、维稳、任劳任怨,样样都尽心;你说他自作自受吧,贪那些虚名和钱财,到底值不值?按理说,曾经风光无限,如今落魄至此,多少该吸取点教训。不就是家族荣宠么?不就是皇恩浩荡么?难道咱平头百姓还能羡慕不成?
再想想进退得失,皇恩再厚,命运也没准。表面风平浪静,背后泥沙俱下。不少人看热闹的时候,酒桌上还要举杯祝一祝:“佟大人,您可真会做官!”其实这些祝福,几分是真心,几分是假意?想想如今地位一招丢到底,各路好人都消失,官场上还有哪门子真情?风头一紧,比雨伞还快收手。
听上去佟国维还是幸运的——没丢命;但被贬得只剩悔意,焉知不是更苦?当年的强势“佟选”,到头来不也就一场梦?现实里,谁笑到最后还说不准呢。
你说要是没有家族荣宠、没有权贵背景,佟国维这样的“忠臣”靠什么能爬到那么高?反过来讲,拼死忠心、卖力干活,到头来落得“家破人散”,当年图的到底是什么?这些年,海内外不少人说“清官难做,厚道难全”,你怎么看?如果今天有机会穿越回清朝,你会选当一个只为自家小日子打算的普通人,还是也想进宫做个红顶大官搏一把?在现实和梦想、荣耀和安稳之间,你会怎么选?评论区等你给出答案,谁的选择更有道理——别光说好听的,今天就“来点掏心窝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