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2日,东京。高市早苗刚坐上首相椅子,就把第一把火烧向美国市场:对外放话,准备大手笔买美国的大豆、液化天然气和皮卡车。据多家媒体报道,她要把这份“见面礼”带去华盛顿,迎接重回白宫的特朗普。
先说人。日本政坛向来男多、讲门第,她出身普通:父亲在丰田当工人,母亲是警察。她当过美国国会助理、做过电视主播,也在神户大学和松下政经塾待过。这些经历,让她会算账、敢拍板,说话也不绕弯。
再看她的爬坡。1993年首次当选众议员,后来和安倍晋三关系很近,被视作延续安倍政策的那一支。她干过总务大臣、内阁府特命担当大臣。今年10月,靠着极微弱的优势成了日本第104任首相,也是第一位女性首相。
上任不挑时候。日本内需弱、债高、物价压着人喘不过气;外部环境又紧,美国换了主人,特朗普回来了。就在这个档口,她抛出采购美国大豆、LNG和皮卡的计划,语气很硬,动作很快。
先摆事实:过去十年,大豆不只是餐桌食材,还是中美掰手腕的重点。中国曾是美国大豆最大买家,后来一步步把采购重心转向巴西、阿根廷,也加大了和俄罗斯远东的农业合作。结果就是,美国农民少了头号客户,出口端空了大块。
接着看她的算盘。日本此时进场“接盘”,直接托了美国农民的底。美国中部那些票仓看的是收入账,谁让日子好过,就投给谁。在特朗普最在意的地方,帮上一把,这比口头表态更顶用。
这也顺手帮日本自己省钱。中国少买,美国大豆可能价格下行,日本锁定一批长期合同,成本更可控。日本是岛国,农业自给率低,稳定货源,就是给食品加工、饲料和物价找个“安全阀”。
再看能源。日本电力结构离不开天然气,过去两年电价波动大,企业苦不堪言。现在趁着美国LNG供应上量,签一批,既能稳价,也能帮国内工厂压住用能成本。这是“先把灯和炉子点稳”的思路。
皮卡听着怪,其实是谈判里的平衡码。美国老盯着日本车企,说你们赚了我们钱。日本政府跑去买一批美产皮卡,等于给美国车企一个台阶,同时换取对日车企少点行政压力,这也是常见的“你让我一步,我让你一尺”。
但风险也摆在桌面上。中日经贸纠缠很深,日本若被视作在大豆和能源上明显选边,难免惹北京不高兴。轻则供应链上的审批和认证变慢,重则在技术合作、对东南亚项目协调上给你“加点难度”。高市团队后续要细细处理。
回到国内财政。日本政府债务超过1200万亿日元,占GDP比重在250%以上;日元贬,进口能源和粮食成本抬头,通胀压力还在。高市喊“十年翻倍经济规模”,主打减税、补贴、松货币。问题是,这轮涨价更多是成本推上去,靠撒钱不一定真解渴。
这波对美采购,也是在给国内找活路。用相对便宜的大豆、稳定的LNG,压住食品和电力端的涨幅;用皮卡订单,换取对日企业在美国过关更顺。这些都是很现实的交易,少一点口号,多一点清单。
对外则是齐头并进。她要尽快拿到特朗普的明确支持:在关税上少加,在芯片设备和材料管制上给豁免,在军费分摊上别再加码。这些都要用实际订单去换,谁也不会白白答应。她先把筹码砸上去,等着华盛顿回礼。
日本国内也有疑问。在野党问,钱从哪来,是国家长远所需,还是讨好美国总统?财政省的人则盯着账本,担心赤字再扩。高市需要一笔一笔说清:合同期限多长、价格如何对冲、物价能降多少、企业能省几何。
更长远日本在买大豆的也在重新排队自己的供应链。既要把美国稳住,又不想把中国完全得罪,还得照顾东南亚市场。这不是能搞定的,是一场持续的下棋,要边走边看。
夜里,爱荷华州一处粮仓灯光亮起,装粮机把黄豆倒进集装箱,旁边一位来自东京的贸易公司负责人举着平板电脑核对船期;同一时间,横滨港的LNG码头也在排队。这些一船船的大豆和一船船的气,能换来华盛顿在关税、芯片和军费上的具体让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