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广东 100% 的蚊子都有抗药性”的说法在网上引发热议。很多人惊呼:难道我们拿基孔肯雅热没办法了?
对此,生物工程领域专家解释,这句话其实是夸张说法,目的是提醒大家——广东的灭蚊形势的确很严峻。并不是所有蚊子、所有药都失效,但城市里常用的灭蚊药物确实越来越不灵了。
为什么会出现蚊子抗药性?
主要是对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耐受力变强了。几十年来,我们几乎所有的蚊香、喷雾、电蚊香液,都是基于这种成分。蚊子长期暴露在这种药物环境中,部分个体因基因突变(比如 KDR 突变)能逃过药物攻击,还能把这种耐药基因传给下一代,久而久之,耐药蚊的比例就飙升。
更糟糕的是,常见的喷药方式本身也助长了耐药性。户外喷药覆盖不均,藏在阴暗湿润角落的蚊子反而存活下来。那些接触过低剂量药物的蚊子就像“打了疫苗”,更耐药、更难杀。
那我们真没招了?
并不是!除了菊酯类,人类还有其他杀蚊武器,比如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枳属甙、柚皮甙、香茅油等)都有一定灭蚊效果。科研团队也在不断寻找新型杀虫成分。
同时,物理灭蚊依然有效——关键是清除积水!废弃工厂、地下车库、过度绿化的公园、长期施工的工地……这些都是蚊子的温床。暴雨后如果天气闷热,蚊子能在几天内繁殖出好几轮。
在个人防护方面,物理隔离+驱蚊剂最靠谱。纱窗、蚊帐、电蚊拍、灭蚊灯,再配合含避蚊胺(DEET)、派卡瑞丁、香茅精油等的驱蚊产品,都能有效减少叮咬。
基孔肯雅热还能传播多久?
基孔肯雅热主要靠白纹伊蚊传播。好消息是,等到秋冬温度下降,蚊子的繁殖条件会消失,传播链自然会被切断。但在此之前,尤其是夏末秋初这段时间,防蚊工作不能松懈。
结论:广东的蚊子确实越来越“难对付”,但我们绝不是束手无策。科学防蚊,清积水、用物理隔离和驱蚊剂,依然是阻断疾病传播的关键。别被“100%抗药”吓到,但也别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