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月薪1万2,交了30年社保,退休能拿多少?”老王家饭桌上,儿子一边扒拉着饭,一边皱眉头问。老王笑呵呵地回:“人家说能领5786元一个月,你信不信?”儿媳插嘴:“要真有这么多,我都想早点退休了!”三个人你一句我一句,热闹得很,可这笔账到底咋算的?有没有什么门道让咱们晚年多领点钱?别急,这就给大家掰开揉碎聊明白。
谁说养老金就是糊涂账?其实公式早就摆在那
很多人觉得养老金像雾里看花,其实国家政策透明得很。养老金=统筹账户+个人账户,两大部分组成。统筹账户是单位帮你交的钱,说白了,是社会“大锅饭”;个人账户则是自己每个月工资里扣下来的那点积蓄。这俩加一起,就是咱们未来的生活底气。
先来说说这两个数怎么来的——
第一步,看当地社平工资(比如2025年全国平均水平已达1万元/月,《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第二步,看你的缴费指数和工龄,比如小李30年一直按1.2倍基数交,那她的指数化月均工资就是1.2万。
套用公式:[(社平+本人指数化均薪)/2]×缴费年限×1%,再加上自己存下的钱除以139(月数),两项相加,就是每个月能到手的数字。
照这个算法,小李每月能拿3300元(统筹)+2486元(个人),合计5786元,不多不少,全凭数据说话。
三招教你把退休金越攒越厚,这些细节别忽略
有人会问:“难道只能认命吗?”其实方法还是有不少,只要肯动脑筋。
第一招,提高缴费基数。举个例子,如果你的公司允许,可以选择更高档次来交社保,比如从原本按最低标准提升到最高标准。据民政部2025年度白皮书显示,每提高0.3个缴费系数,每月可增加900-1200元不等!长期来看,多出来的钱可不是小数字。
第二招,多干几年也值当。有些朋友想着凑够15年赶紧退,其实再坚持五六年差距巨大,北京大学老龄研究所研究表明:延长5-10年的工龄,最终总领取额可能翻番!比如原本3000块/月,坚持到20年以上,就有望突破4500甚至更高。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时间换空间”!
第三招,“选对地方”也是门学问。如果后期工作调动灵活,不妨考虑去经济发达、社会平均工资高的大城市参保——像上海、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据国家统计局核准数据,目前社平已超过20000元/月,比二线城市整整高出一截。同样工龄,同样基数,到手金额立马见分晓!
不同收入层级怎么规划最划算?看看这些典型案例
我们身边常见三类人群,各自算盘打得精:
A类,中低收入但稳扎稳打型,比如8000块钱起步的小张,他如果愿意适当提高一点点缴费档次,并且努力延长几年工龄,从2000涨到3500没啥悬念;
B类,高收入但工作跨度短的人群,比如某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阿伟,每个月15000,但只干25年。如果他把户口迁去深圳或者上海,再提升一点系数,很容易冲上7500以上;
C类,则是快要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却还犹豫不决的大叔大妈,只需再坚持五六载,把自己的档次往上一提,也许一下子就从3000变成4500,“临门一脚”效果显著!
养好晚年的“小算盘”,比盲目焦虑靠谱多了
很多朋友抱怨现在物价飞涨、压力山大,但仔细琢磨,其实国家养老保障体系已经越来越完善。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披露,截至2024年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超10亿,占总人口72%以上。不论在哪座城市、不管职业如何变化,只要规划合理,都可以让自己的晚景过得安稳踏实。
当然啦,这事不能光靠拍脑袋想,还真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足功课。有时候,多付出几百块钱、多坚持一年半载,将来换回的是几十万乃至百万级别的收益。这买卖怎么算都划算,对吧?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面对这份关系终身幸福感的小账单,你愿意主动为将来投资吗?还是依旧抱着“船到桥头自然直”的心态观望呢,对此你怎么看?
#百家号银发科技#
关联‘国务院适老化改造补贴申领指南’百科词条
本文无任何不良引导,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