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平时聊国际上的事儿,总会碰到一些国家或者个人做出损害别人利益的行为,那被影响的一方怎么回应,其实挺能看出思路变化的。就拿中国这几年的反制措施来说,最近有几件事特别值得拿出来说道说道,不是要挑事儿,就是客观聊聊这里面的来龙去脉,还有藏在背后的逻辑。
先说说一个叫石平的人吧。这人原本是中国国籍,后来去了日本,过了些年改了日本国籍,最后还当上了日本的参议员。按说不管在哪国当议员,都该做点促进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事,可他倒好,专门在中日之间的敏感问题上乱说话。比如支持那些想把台湾从中国分出去的人,还帮着日本政客去参拜靖国神社 —— 那地方供奉的可是二战战犯,这事儿本身就很伤害中国民众感情。更离谱的是,他居然说钓鱼岛不是中国的,连南京大屠杀这种铁一般的历史事实都敢否认,这就不是简单的言论不当了,完全是触碰底线的行为。
中国这边当然不能不管,毕竟这种言论已经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和民族情感。于是就出台了反制措施,不让他进中国境内,他在咱们这儿的资产也给冻结了,还限制他跟中国这边做任何买卖。有意思的是,这次反制是用 “外交部令” 的形式发出来的,我特意查了下记录,中国之前用这种形式反制也就 13 次,大部分是针对美国的,这次针对日本政客还是头一回。而且这种形式不是随便用的,得经过层层审核,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可见对这事儿的重视程度。
我觉得这事儿最关键的不是针对石平一个人,而是透出两个挺重要的信号。一是中国的反制越来越讲规矩,不是随便拍脑袋决定,而是走正规的法律程序。用外交部令这种严肃的形式,说明每一步都有法可依,不是蛮干,这跟有些国家动不动就搞单边制裁、不按规则来形成了对比。二是反制的范围在扩大,以前主要是应对欧美那边的不当行为,现在看来,不管是哪个国家的人,只要损害中国利益,该出手的时候就一定会出手,不会因为对方是哪个国家就含糊。
除了针对个人,还有针对企业和产品的情况,这方面的变化也挺明显的。就说美国吧,有阵子他们老给中国输美的商品加关税,还搞些小动作。比如有的美国光纤企业,为了绕开中国的反倾销措施,故意改了产品的税则号 —— 简单说就是给产品换个 “身份证”,想蒙混过关继续卖。中国这边发现后,就启动了反规避调查,这还是头一回用这招,一下子就堵住了这个漏洞,让那些想耍小聪明的企业没了空子可钻。
还有个叫因美纳的美国公司,本来在华卖基因测序仪做得挺火,市场份额最高的时候快到六成了。结果他们不专心做业务,跑去游说美国国会,想推动出台法案限制中国的生物技术公司,不让美国政府跟这些中国公司合作。这种做法明显是给中国企业使绊子,中国自然要回应,就把他们列入了不可靠实体清单,不让他们再往中国卖设备。后来看数据,他们在华的市场份额掉了不少,从之前的快六成降到了三成多,这就是搞不正当竞争的代价。
我琢磨着,这种针对企业的反制,其实比单纯加关税要精准得多。以前可能觉得反制就是互相加税,最后老百姓买东西贵了,吃亏的是普通消费者。但现在不一样了,是盯着那些真正搞小动作的企业,你在哪方面给中国使绊子,就在哪方面回应你。比如因美纳是搞生物技术的,就针对它的核心产品;光纤企业是搞贸易规避的,就用反规避调查应对。这样既不影响普通消费者,又能让对方付出该有的代价,而且每一步都符合世贸组织的规则,别人想挑理都挑不出来,这其实是种更成熟的应对方式。
再回头说石平,他可能自己都没意识到,他的行为不光影响自己,还连累了他所属的政党。他所在的日本政党叫维新会,这个党的席位主要靠大阪那边的选民支持。可大阪的经济跟中国关系特别近,当地四分之一的批发零售生意都靠中国游客,有个叫心斋桥大丸的百货商场,光一个季度,中国游客买的免税商品就比之前多了快一半。还有大阪要办世博会,里面的能源项目,还是通过亚投行贷了 83 亿日元才搞起来的,这资金链跟中国可是绑在一起的。石平这么一闹,中国游客去大阪的意愿可能会受影响,世博会的项目也可能有变数,维新会在大阪的支持率肯定会受冲击,他自己的政治前途估计也悬了。
这就说明现在的反制不是光喊口号,而是真能打到点子上。以前可能觉得反制就是做做样子,对方不痛不痒,过阵子就忘了。但现在是找准对方的软肋,你在哪方面依赖中国,就从哪方面入手。比如大阪依赖中国游客和中国的资金支持,那就让这种依赖成为约束对方行为的因素。这样不仅能让石平个人付出代价,还能让他背后的政党和支持者意识到,损害中国利益没好果子吃,以后再想做类似的事就得掂量掂量,这其实是种更有效的震慑。
不过话说回来,这些反制措施虽然看着有效,但我也在想,会不会有人觉得这么做会让国际关系更紧张?毕竟现在全球经济联系这么紧密,互相制裁会不会影响整体的合作氛围?还有,除了这些已经用的办法,比如外交部令、实体清单、反规避调查,要是碰到别的国家用新的方式损害中国利益,比如在科技领域搞封锁、在文化领域搞抹黑,咱们还有没有其他更合适的应对方式?
我倒想听听大家的看法,你们觉得中国现在的反制手段,是太强硬了,还是恰到好处?毕竟反制的目的不是为了吵架,而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让对方不敢随便挑衅。要是你们碰到这种情况,觉得除了这些办法,还有没有更温和但同样有效的方式?或者说,在反制的同时,怎么更好地保持正常的交流合作,不让矛盾扩大化?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