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3600 点来回蹦,不是坏事
最近沪指在 3600 点附近跟玩蹦床似的,上去又下来,下来又想上去。
有人急了,说这是见顶的信号,赶紧跑;
也有人喊,这是蓄力呢,马上就要冲破天了。
要我说,都别瞎嚷嚷。
先看数据。
现在沪指市盈率也就 15 倍,比美股近十年 20-30 倍的平均水平低不少。
A 股整体股息率约 2.7%,加上上市公司利润增速比 GDP 还高 5%,长期年化收益能稳在 8% 左右。
这数据摆着,你说是贵还是便宜?
再看大盘背后的 “家底”。
当前 A 股总市值约 94 万亿元,2025 年我国 GNP 预计 140 万亿元,比值 67%。
巴菲特说过,这比例低于 70%-80% 就是布局良机。
五年前经济规模没现在大,这比值反倒更高。
说白了,现在同样的指数点位,手里的资产含金量比以前高多了。
那些天天喊着要大跌的,怕是忘了股市长期看的是价值。
短期震荡算什么?
3600 点来回磨,磨掉的是浮筹,磨不掉的是那些真有业绩支撑的标的。
你说是吧?
二、板块轮动?说白了是资金在换仓
有人盯着板块轮动说事,一会说人工智能要凉,一会又喊券商要扛大旗。
其实哪有那么复杂,说白了就是资金在换仓。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刚开,1200 多位嘉宾里有 12 位图灵奖和诺贝尔奖得主,这阵仗能是闹着玩的?
AI 作为科技前沿,谁也绕不开。
周五大盘调整的时候,AI 板块早盘就放量涨,还创了反弹新高,12 家涨停。
这说明什么?
资金没跑,只是在等机会。
再看券商和银行。
银行最近跌得蔫蔫的,券商却硬气,沿着 5 日均线往上爬。
有人说这是主力在控节奏,怕涨太快摔下来。
我觉得有点道理。
银行压着点,券商带点劲,既不让指数疯涨,又能保持市场热度,这操作挺眼熟的,跟以前涨两天歇一天一个路数。
散户总爱追热点,哪个涨了就往哪冲。
结果呢?
刚进去就调整。
要我说,别管板块怎么跳,盯着那些业绩能跟上估值、股息率稳的票,比啥都强。
三、资金跑路了?想多了
这周有天主力资金净流出 573 亿,有人就喊 “主力跑了”。
想多了。
两市每天成交量还在 1.8 万亿左右,没放量也没暴跌。
这说明该走的早就走了,留下的都是打算长期扛的。
券商没垮,市场信心就还在,就算短期跌点,也有人敢接盘。
外资。
南向资金今年买港股超 8100 亿,外资偷偷加仓腾讯这些核心股。
内资外资一起动手,这是真金白银在投票。
你说资金跑路了?
怕是没看到这些吧。
那些说要大跌的,看看 3500 点附近的支撑。
跌多了自然有人抄底,这是 A 股的老规矩。
主力既然能拿捏住银行和券商的节奏,大概率还是慢慢推,不会让盘面太难看。
最后总结
行情有没有拐点?
有。
但这拐点不是要大跌,而是要从 “瞎折腾” 转向 “真价值”。
3600 点的震荡,是在筛人。
筛掉那些只想赚快钱的,留下那些看懂价值的。
估值合理、资产性价比高、资金往优质资产集中,这些都是明牌。
别纠结指数能不能马上破 3600 点,没用。
盯着那些业绩稳、股息高的标的,跟着市场的 “均值回归” 走,错不了。
股市长期看的是价值,不是情绪。
现在的震荡,不过是给真正的机会腾地方。
等着吧,大 A 的大动作,可能就在这磨人的节奏里慢慢酝酿?
声明:文中数据和事件都来自权威媒体公开报,文章仅一家之言,个人粗浅思考,仅供交流,并无不良导向。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