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韩国农民伯伯送礼,美国竟把亲家绑了?
产品展示
韩国农民伯伯送礼,美国竟把亲家绑了?
发布日期:2025-09-18 18:21    点击次数:162

听说关注我的都发财了!想体验躺赢人生吗?动动您发财的小手,点个关注点个赞,一起走向人生巅峰!

前不久韩国总统李在明高调访美,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会晤并许下3500亿美元的巨额投资承诺。然而,这番“万里送金”的举动并未换来预期的“兄弟情谊”,反而在美国移民执法局(ICE)的突击行动中遭遇了“惊喜”。

佐治亚州的现代和LG工厂一夜之间被数十名美国执法人员包围,场面“震撼”,475名工人被捕,其中超过300人是韩国籍,他们甚至戴上了手铐和脚镣。特朗普本人也在社交媒体上对此表示赞许,称“抓得好!这些人是非法入境!”这一系列操作,无疑让刚刚花费重金“拜码头”的李在明感到意外。

此事在韩国国内引发轩然大波。韩国外交部紧急召开会议,驻亚特兰大的外交官连夜赶往拘留中心。韩国政府不得不承担包机费用,将本国公民接回。韩国媒体更是火力全开,用“背叛”、“羞辱”等词汇形容,民众情绪激愤。要知道,就在李在明访美前,韩国还将其与特朗普的握手照片作为外交重大成果大肆宣传,结果“热脸”很快被美国一盆冷水浇灭,所谓的“同盟里程碑”在现实面前瞬间崩塌。

美国方面给出的理由是,这些韩国工人持商务签证或免签入境,却在工厂从事建筑类工作,属于“违规”。然而,美国此举背后的小算盘不言而喻。推行“制造业回流”的他们,想要的不仅是韩国企业的资金,更是韩国的“听话”。只要工作岗位不优先提供给美国工人,即便只是技术指导或短期支援,也可能被贴上“非法劳工”的标签。特朗普的这种“敲山震虎”之计,早已不是第一次施展。

坦白说在韩国眼中美国更像是一个“提款机+人质”的存在。给予资金和资源尚可,但谈论平等则毫无可能。李在明访美期间,特朗普口头上强调“韩国是重要盟友”,背地里却早已安排好了“敲打”的剧本。原本希望借佐治亚州的电池工厂打开局面,甚至被韩国媒体吹捧为“韩企扎根美国的象征”,结果却适得其反,反而成了美国大选年里讨好选民、打压“外来劳工”的牺牲品。

韩国因此焦头烂额美国却丝毫不留情面。特朗普的强硬态度,直接撕下了美韩同盟那层薄薄的遮羞布。韩国事先沟通的签证政策和国内法律,在美国说变就变的任性面前,显得不堪一击。李在明辛辛苦苦送去的3500亿美元投资,其中1500亿投入新能源领域,换来的不是红毯,而是冰冷的手铐。工厂被围,外交官只能配合美国的程序,将本国公民“合法”地送走。一个主权国家,连接回本国公民都需要看美国脸色,递交申请,等待批文。

韩国媒体此次是真的急了。《东亚日报》直言“投资换来的不是安全而是羞辱”,《每日经济新闻》更是刊登漫画,描绘韩国人背着美元走进白宫,而美国警察却给韩国工人戴上镣铐。夹在中美之间的李在明,处境尴尬。对美国不敢强硬,对中国又怕得罪华盛顿,进退两难。更令人难堪的是,他刚拒绝中国的“橄榄枝”,转身就被美国狠狠地“打了一巴掌”。

面对美国的强硬韩国只能选择忍气吞声。虽然高层表示“有重大责任感”,但对美国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反击。韩国总理金民锡甚至承认,经济依靠中国、安全依靠美国的“两条腿走路”模式已难以为继。李在明口头上强调“务实外交”,实际操作中却是在中美之间摇摆。在美国的强权面前,韩国连发火都得掂量几分。此前访美,他还试图争取美国降低关税或在驻韩美军土地问题上松口,结果特朗普却得寸进尺,直接来了一记“回马枪”。

正当韩国被美国敲打”得够呛时,李在明突然向中国伸出了“橄榄枝”,宣布对中国团体游客试行免签政策。这一举动被解读为中韩关系可能迎来回暖信号。从9月29日至明年6月30日,三人以上的中国旅行团通过指定旅行社,可申请为期15天的免签。尽管存在条件限制,但在被美国搅得焦头烂额之际,李在明的这一姿态无疑向外界传递了一个明确信息:韩国不愿将所有道路堵死,必须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这背后是对美国强硬政策的一种“软反弹”。李在明不敢公开与美国对抗,但也不愿彻底断绝与中国的经济往来。美国希望韩国“全面脱钩”,韩国真的敢吗?要知道,韩国每五份出口商品中,就有一份销往中国。在中美博弈日益升温的背景下,韩国夹在中间的日子注定不好过。对华免签,既是为了刺激本国经济,更是一种重要的外交信号:必须保留一些筹码,以免被美国逼到墙角,连喘息的空间都没有。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