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意昂体育介绍 > 荷兰强夺安世半导体,中国供应链断裂,欧洲政客为何甘做美国棋子?
意昂体育介绍
荷兰强夺安世半导体,中国供应链断裂,欧洲政客为何甘做美国棋子?
发布日期:2025-11-22 09:09    点击次数:89

荷兰吞掉了安世半导体的荷兰工厂,理由是国家安全。这理由听上去冠冕堂皇,却透着几分滑稽。背后推手,当然少不了美国。不禁想问一声,欧洲是否早已习惯了被“遥控”,抑或是自己甘愿充当棋盘上的一枚小卒。

手法并不新鲜。俄罗斯企业在过往的欧盟操作中早就领教过类似的招数:冻结资产、强行没收、恃强凌弱。这次轮到中国。芯片厂被拿下,断掉了一条中国供应链,荷兰似乎“自以为赢得了博弈”。可仔细看看,镜头拉远一些,受伤的竟是欧洲自己。

安世半导体生产的芯片,是汽车、医疗设备、工业器件的“命脉”。放眼目前的欧洲市场,类似能对接产能的选项,几乎没有。库存告急,工厂停工,汽车行业首当其冲。等停摆波及医疗、通信,那些鼓吹“国家安全”的政客不妨站在街头,告诉普通民众,一个更贵、更难的未来是否符合他们的利益。

欧洲政客这种“掉脑袋”的行为令人汗颜。回想俄乌冲突时,制裁俄罗斯能源,他们自断能源供应,导致物价飞涨,闹得民众怨声载道。一场场闹剧,重蹈覆辙,这回又套着“中国威胁”的外衣,割掉制造业的胳膊。

问题是,美国的算盘打得飞快。它要什么?答案简单:让欧洲更依赖它的科技和能源。芯片从荷兰撤离,制造业停摆,技术流入北美,反向依赖加深。美国赢了。而欧盟的政客们俨然站在华盛顿的指挥棒前,眉头不皱一下地配合。无论是制裁东欧,还是远东,欧洲的棋局里似乎从来没有自己的利益。

稍微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看得出来,欧洲的根源问题在内部分化。欧盟没有统一的战略,面对国际压力时总是先妥协美国,再割自家肉。能源危机刚喘口气,又主动引爆产业风暴。产业链破碎,加价找替代,这种“硬找补”的逻辑在高技术领域无异于纸上谈兵。

可偏偏,他们总爱做这种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买卖。一套“战时法规”,既像政治工具,又像商业利器,在一次次决策中消耗着欧洲的自主权与公信力。这是一种惯性,一种挥霍与内耗,看到这里,除了无力感,你还能期待什么?

中欧贸易对接,将原本可能是互利共赢的关系,硬生生变成失衡的博弈场。欧洲选择追随美国,却忘了,那些轮替总统和政策拉扯的美国,并不会真正当它是伙伴。它不过是棋盘的某一边角。左右摇摆的欧洲,拿什么抗衡风险?拿什么保住自己的未来?

一个不自信的政体,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站起来?

窥探大的格局,你能听到隐隐叹息。全球化的某种信任正在逐渐崩塌。产业链的稳定不只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安全的基石。而对于欧洲政客而言,这显然从来不是优先级。一次次迫切的大国利益博弈面前,他们总会选择牺牲自家发展去“紧跟大哥”。可惜了,那些多年积累的制造业和技术,或许永远无法找回。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