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全球航空军备竞赛的激烈浪潮中,第六代战斗机的研发成为各国角逐的焦点。然而,近期欧洲两大6代机合作项目却陷入困境,合伙失败的阴霾笼罩,此时法国发出的团结合作呼吁,显得急切又无奈。
目前,欧洲主要有两个6代机综合合作研究项目。其一为“未来作战空中系统”(FCAS) ,参与者包括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国的达索、空中客车、英德拉系统、赛峰集团等企业。该项目志在研发一款能在法国接替“阵风”、在德国和西班牙取代“台风”以及西班牙F/A - 18的6代机,最早可追溯至2001年,2017年左右法德正式启动联合开发,西班牙随后加入,原计划2027年首飞、2040年服役 。其二是“全球作战空中计划”(GCAP) ,参与国主要有英国、意大利以及日本,英国航空航天系统公司(BAE系统)、意大利莱昂纳多集团、日本三菱重工为主要参与企业,旨在取代英国和意大利的“台风”以及日本的F - 2战机 ,2022年底三国签署开发协议。
但如今这两个项目均举步维艰。FCAS项目里,三国围绕子项目分配和设计主导权争论不休。法国赛峰集团意图垄断发动机制造,德国却并不认同,双方僵持不下。同时,在战机性能定位上,法德也存在巨大分歧,法国强调新战机的核威慑能力与反航母作战能力,德国则更注重空优和对地打击能力,理念的差异使得沟通困难,项目推进缓慢。
GCAP项目同样问题重重,英国在研发中对关键技术有所保留,引起日本和意大利的强烈不满。三国虽名义上股份均等,但英国将研发总部设置在本国,且在技术共享等方面缺乏诚意,导致合作方之间信任受损,合作氛围紧张。
面对如此困境,法国多次呼吁欧洲国家团结起来共同研发6代机。法国的担忧并非毫无道理,6代机研发需要巨额资金与顶尖技术,单个国家独立完成难度极大。合作研发不仅能分摊成本,还能整合各国优势技术,提升研发效率与成功几率,更能增强欧洲防务自主性,减少对美国军事装备的依赖。空客作为FCAS项目的重要参与者,已多次表达对欧洲团结研发6代机的期望。其首席执行官纪尧姆·福里公开表示,这种大型合作项目“不能由一个欧洲国家单独开发,需要汇集欧洲合作伙伴的专业技术和财政资源来实现它” 。
然而,法国的呼吁却遭受欧洲各国的冷眼旁观。究其原因,首先是各国在工业利益和设计主导权上明争暗斗。每个国家都希望本国企业在项目中占据主导,获取更多利益与技术成果,导致难以达成共识。其次,各国战略需求不同,难以通过一款6代机满足所有国家的要求。再者,政治与信任问题也不容忽视,法国在合作中的强势态度让其他国家心生不满,技术成果与知识产权的分配也引发诸多矛盾,各国都想牢牢掌控自己的技术,不愿轻易共享。
回顾欧洲航空合作历史,类似的问题屡见不鲜。在之前的战斗机联合研制项目中,就曾因各种分歧导致合作破裂。例如法国在欧洲第四代战斗机联合研制项目中,因与德国、西班牙等国在战斗机性能指标设定上分歧严重,最终分道扬镳,独自研制出“阵风”战斗机 。如今的6代机合作项目,似乎正重蹈覆辙。
从全球范围来看,6代机研发竞争激烈,美国、中国等国家都在积极推进相关项目。欧洲若不能解决内部合作问题,在这场竞赛中恐将落后。法国的团结合作呼吁,是欧洲6代机研发破局的关键,但如何平衡各国利益、重建信任,让欧洲各国真正携手合作,仍是摆在面前的一道难题。未来,欧洲6代机项目是能峰回路转,还是最终走向失败,国际社会正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