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有些故事的开场,比八点档的编剧喝高了写出来的还要离谱。
就比如,一个发型师,据说拿起自己明星男友坂口健太郎的手机,直接一个电话甩给了“仙女哭”女星永野芽郁,核心思想就一句:离我男人远点儿。
这画面,啧啧,太有冲击力了。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直接就是正主下场手撕。
我仿佛都能听到电话那头电流的滋滋声,和空气中弥漫的火药味。
这种原始又粗暴的对峙,简直是现代都市情感剧里的一股清流。
但怪就怪在这里,这通电话打来的时候,永野芽郁的名字还烫在另一个男人的绯闻名单上,而且对方还是个有妇之夫,大名鼎鼎的田中圭。
这就好比你正在看一部悬疑片,突然发现主角同时还在隔壁的伦理片里担任女一号,瞬间大脑CPU都干烧了。
让我们把那该死的时钟先倒回去一点点。
在坂口健太郎这个名字冒出来之前,永野芽郁正因为和田中圭的“不伦恋”传闻,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什么一起过万圣节啊,被拍到在女方家过夜啊,甚至连田中圭有她家备用钥匙这种私人到离谱的细节,都被日媒的狗仔们扒了个底朝天。
这事儿直接让她从“国民妹妹”变成了疑似“小三”,好几个商业合作立马打了水漂。
于是,就有了那场经典的“仙女哭”。
在一次公开活动上,她背过身去,对着墙角,肩膀一抖一抖的,哭得那叫一个梨花带雨。
粉丝在台下心疼地喊着“加油”,她才慢慢转过身,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
这眼泪,到底是真情流露的委屈,还是面对事业危机和真金白银流失的公关表演?
天知道。
可男主角田中圭呢?
他的回应简直可以入选年度经典甩锅语录。
对着镜头,一脸诚恳地说自己是喝多了,才在女方家睡着了,老婆完全不知情。
最后轻飘飘来一句:“我们觉得这样不太好,所以就结束了。”
这话说得,好像一切都是一场无伤大雅的误会。
大哥,你转头又跟别的记者说,所谓的“结束”,只是“不像以前那样频繁见面”,而不是分手。
这语言艺术,不去当外交官都屈才了。
就在这场“大叔的爱”现实版闹得沸沸扬扬,一地鸡毛还没扫干净的时候,坂口健太郎,带着他那身PRADA的行头,像个天外来客一样,Duang地一下,砸进了这个本就乱成一锅粥的局里。
时间线一拉出来,所有人都傻眼了。
原来早在田中圭这摊子事之前,坂口健太郎和永野芽郁就已经在PRADA的晚宴上对上眼了。
据说晚宴之后,坂口就开始对永野展开猛烈攻势。
所以,永野芽郁这是在和已婚的田中圭纠缠不清的同时,又跟有女友的坂口健太郎打得火热?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出轨或劈腿了,这简直是一场四人参与的极限拉扯,每个人都在危险的边缘疯狂探戈。
更绝的是坂口健太郎他老板的神助攻。
眼看自家艺人要塌房,会长大人亲自下场解释,说坂口早就想跟发型师女友分手了,但因为他为人“太过柔软”,不忍心开口。
我听完差点笑出声。
一个一米八几的大男人,你说他“柔软”?
柔软到脚踏两条船,让两个女人为他明争暗斗?
这不叫柔软,这叫没担当。
最后还是因为听说周刊要爆料了,才“下定决心”分手搬家。
你看,能驱动他做决定的,从来不是责任感,而是对事业前途的恐惧。
现在,让我们把所有线索都串起来,你会发现一个幽灵般的名字始终贯穿其中——PRADA。
这个牌子,真的邪门。
中国的李易峰、蔡徐坤,韩国的金秀贤,现在轮到日本的永野芽郁和坂口健太郎,还一来就来一对。
PRADA的市场部是照着八字挑代言人的吗?
专挑那种命里带瓜、随时准备引爆舆论的“天选之子”?
或者,我们换个思路。
这压根就不是什么“魔咒”,而是品牌与明星之间一场心照不宣的“合谋”。
PRADA的品牌形象是什么?
前卫、疏离、带点禁忌和危险的诱惑。
它需要的,从来不是乖宝宝。
它要的,就是像坂口和永野这样,外表光鲜亮丽,内里却充满欲望和挣扎的矛盾综合体。
他们的绯闻,他们的眼泪,他们的一切不完美,都成了品牌故事的一部分,为那份高高在上的时尚感,增添了一丝活色生香的人间烟火气。
你看,连这场四角恋的导火索,都是那场PRADA的晚宴。
这简直是品牌方花钱都买不来的顶级营销。
所以啊,这出闹剧里,没有谁是无辜的。
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欲望买单。
田中圭贪恋婚外的新鲜感,坂口健太郎享受着“柔软”带来的暧昧与便利,而永野芽郁,则在这段复杂的四角关系里,流着“仙女”的泪,计算着自己的得失。
最终,谁会是赢家?
可能只有那个永远冷眼旁观的PRADA吧。
至于我们这些吃瓜的,看完热闹,除了感叹一句“贵圈真乱”,还能说啥呢?
来,聊聊吧,你觉得下一个被PRADA“选中”的,会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