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解放战争刚开始的时候,我军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苏中七战七捷”。
在这七场战役中,苏中我军凭借兵少胜兵多,歼灭敌人超过5万人,还展现出了连续作战中的不少经典战术。
在宣家堡和泰兴这一战中,我军的目标正是当时国民党军中最为精锐的整编第83师。
这个整编第83师,就是当年那支第100军,隶属于王耀武旗下第74军,还由李天霞掌管着呢。
虽然这支部队并不属于美械军体系,但它可是经过日械、国械强化的乙种主力,此外因为曾在原王耀武第四方面军的编制内,还配备了一批美式冲锋枪和火箭筒,接受过美国教官的培训。
据当时“第一绥靖区”司令长官李黙庵回忆,那时候整83师的师长李天霞可是挺有信心,觉得他们这个一个团就能和我军打一场。
当时李天霞安排兵力的时候,并没有按照整编旅这个单位去布置,反倒是以团为核心,连旅部都没怎么参与跟进。
像整编第19旅的第56团,山炮营的主力是在宣家堡,而第57团的山炮营1个连,主要驻扎在泰兴。
华中野战军偏偏出乎意料,先对最强的整编第83师出手,采取先发制人的攻城战术,这点李默庵、李天霞等人都没有想到。
华中野战军的两支主力部队,第一师攻打宣家堡,成功歼灭了那边的第56团和旅属山炮营的主要力量;第6师则向泰兴发起攻势,也基本消灭了第57团的大部分,取得了“七战七捷”第一场胜利。
不过啊,现在大部分战史记载里都说这次行动消灭了三千多人,这数字看着有点跟兵力规模不太配套吧。
按当时整编第83师的编制来说,一个步兵团满员的话超过三千人,而旅属的山炮营也大概有一千多人。
当然了,国民党军的整编师队伍大部分都没完全凑齐标准编制,不过,整编第83师的步兵团人数大概在2600到2700人左右,而旅属的山炮营也有六七百人左右,问题不大。
整编第83师的这两个团中,宣家堡的第56团是重点方向,所以配属了山炮营的主要力量,光在这里就大概有三千多兵力。
在负责攻打宣家堡的第1师后来扩展成的第23军战史里,直接提到这次战役中俘获的敌方少将团长钟雄飞等人,总数大概有三千两百多人。
这里提到的生俘主要指的是第56团团长钟雄飞,而那三千二百余人其实是整体战果(因为如果全部算作俘虏的话,不仅与国民党军的编制不太符合,也与第1师苏中战役的总歼敌人数对不上)。
所以在宣泰战役里头,光宣家堡那边就歼灭了三千多人,真是挺厉害的。
在泰兴那边的战斗中,第6师扩展出来的第24军报了个更具体的歼敌数字——歼灭敌人1590人,还俘获了1205人,挺了得。
泰兴那边的第57团好像有个营不在城里(根据汤恩伯的报告,宣、泰战后,整编第83师只剩下7个营,也就是说,可能是整编第63旅的6个营加上第57团的一个营),而山炮的增强也只增加了一个连。
所以,泰兴那阵子总兵力大概就2000多个人,被打得差不多有1600人阵亡,还缴获了2门山炮,可以说主要的敌人都被歼灭啦;要是说那个团全在泰兴的话,歼敌1600人后,敌人剩下还得有千把人,这事儿跟当时泰兴的残余敌军已经快没多少人这情况可对不上咧。
宣家堡和泰兴两场战斗加起来,歼敌总数大概有4800多人,再加上第7纵队攻击佴家庄那个加强营,也算是收拾掉一点敌人啦。
其实,这个情况在汤恩伯的电报里也能看到,他提到整编第83师那会儿,伤亡和失踪总数大概在4500人左右,和华中野战军第1师和第6师各自统计的歼敌总数差距不大。
因此,这场战役基本上把整编第83师的一整旅战斗力给搞垮了,老蒋也知道他们“伤亡挺严重”,还特意发电问了一下情况。
原本作为“第一绥靖区”主要进攻力量的整编第83师,出了这次事儿之后,就基本黔驴技穷了,后续在苏中战役里也帮不上啥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