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配置新思路,穿越周期的必修课
说到资产配置,大家都知道分散投资很重要,其实最近几年这个道理更明显,然后市场环境越来越飘忽不定,所以大家都在琢磨,究竟怎么分才靠谱呢?我觉得,过去那种简单的“对立资产跷跷板”思路,现在其实不太适合了,因此我们需要全新的视角,比如说能穿越宏观周期的“杠铃配置”,但更核心的是,这个配置要真正“动态”。简而言之,只盯着资产的单一属性已经不够,所以我们得追求复合逻辑。
先从今年说起,大家发现没,有些资产表现完全出乎意料,比如2025年一季度和三季度,其实黄金和科技成长股竟然一起反弹,然后这本身就很新鲜,一般不是说黄金避险,科技风险偏好吗?到4-7月,股息资产和科技成长股又一起上涨,到底啥原因呢?这就暴露出旧资产配置逻辑的短板,因为传统理解,黄金的上涨是因为通胀,科技成长是因为风险偏好提升,可是当它们同步涨,就说明背后的因素已经混杂了。
现在全球变量特别多,你光说通胀、通缩其实不够,比如特朗普关税政策,直接影响美元信用,于是黄金会剧烈波动,而且全球资金也在重新判断货币体系,因此不管黄金、科技还是股息资产,都不再是单一的经济逻辑决定了。另外,比如2024年全球超级科技周期启示,AI芯片股和传统能源股有时还同涨,这告诉我们资产之间的动力早已多元,比如新兴行业替代老行业,或是政策边际调整夹带全球流动性一起作用。所以我们得明白,资产涨跌碰撞,往往是多变量共振的结果。
实操中你会发现,各类资产轮动更快、更频繁,比如前脚黄金大涨,后脚科技股也来凑热闹,接着股息模式又被资金追捧,尤其每逢业绩兑现窗口期,就有投资者转向防御型持仓,然后降低回撤风险,这种悄然切换,其实是交易资金本身行为决定的,所以想用传统理论解释,很容易“卡壳”。比如2023年美股微盘股暴涨,大块头权重又轮番表现,这种交错起伏,更像是市场自适应博弈效果,数据来去年纳斯达克小盘指数涨幅高达40%,权重巨头依旧硬气,这种两端同步火爆,很难用哪一个单一因子说清楚。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周期 — 大家总喜欢回看历史数据,其实这很容易“后见之明”,比如去年黄金涨,大家觉得理所可是拉长到五年、十年、美股又成为赢家,然后标普500跟纳斯达克都轮涨,甚至十多年前全球疯炒房地产,然后现在房产冷淡,更多是逻辑变革,而非纯粹的周期轮回。一个实际案例,2016-2021年茅台股价天天新高,大家都觉得“定投茅台”稳赢,结果最近几年新兴行业、成长赛道却超预期突破,茅台反而没能延续神话。这说明投资不是过去的延续,而是不断变化的新格局,或者说,过去的逻辑随时会被推翻。
既然如此,资产配置怎么做才靠谱呢?我的看法,其实只有组合才靠谱,因为单一种类很难抗所有风险,尤其“黑天鹅”事件层出不穷,我们必须实现资产组合的动态切换。不管是黄金+成长,还是股息+成长,其实可以视为一种“杠铃”结构,两端不同逻辑资产共存,此外还可以加上全球配置,比如美股ETF、A股成长、港股红利、甚至部分另类资产。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资产策略回报榜,前十名都是多元资产组合,单一品种几乎无人问津,说明市场越来越认可复合配置。
这样做好处是什么呢?很明显,一方面风险分散,另一方面收益结构拉长,再加上资金流动性好,就算其中某一类出现突变,也能靠其他模块补位。今年AI板块大跌,但黄金拉升,美股权重稳定,整体收益波动极小,有效避开单点“踩雷”,这就是复合配置的力量。进一步说,很多资管机构也是这样,全球最大养老金和大学基金,实际操作中都用“杠铃+多元+动态”三合一配置。去年哈佛捐赠基金组合就实现年化10%以上收益,而且回撤不足2%,主要秘诀就是不但配齐了黄金、成长、股息,还有私募股权和海外债券等分散结构。
投资不是说配了资产就万事大吉了,其实还有一个关键,就是动态调整,市场总在变,我们也得随之变。比如说当某一板块景气度下降时,及时减仓,成长机会涌现则多加配置,另外每年资产再平衡,也很重要,这样就可以最大化穿越复杂环境。从长期来没有哪种单一资产能永恒称王,只有组合才能抗住各种风险。另外,投资者心态也要顺应变化,过去喜欢“抄底茅台”这种单品策略,现在其实应该把组合力放在首位,这样才能真正抗周期、赢未来。
综上,资产配置不是死板公式,而应该动态切换,复合组合才是正道,同时要灵活监测全球变量,及时调整。未来到底还会不会同步出现通胀与通缩、风险喜好与避险同涨?这很可能还会再现,投资人如果只是追求单一的逻辑,可能会步步受限。那么在不断变化的世界里,我们是不是该探索一种全新资产配置模式,让资金的抗风险能力真正穿越所有周期?你怎么看呢?